【淇滨区】探索四大品牌 着力在稳岗就业上出重彩
淇滨区围绕“就业一人、幸福一家”工作理念,因人制宜,分类施策,积极探索建立就业库、技能培训、产业带动、搭建平台四大品牌,开展各类就业帮扶专项行动,拓宽就业渠道,实现全区1146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就业。
一、探索“建立就业库”品牌,加强监测排查“抓就业”。一是健全工作机制。实行日调度分析、周提醒督导、月排名通报制度,坚持常态化管理,持续传导压力,统筹推进,确保稳岗就业帮扶工作落实落地。二是全面摸排信息。制定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、新成长劳动力等表格,以行政村为单位,充分发挥“四级网格”和帮扶干部作用,每月对就业务工情况进行监测,开展走访排查,全面摸清脱贫群众就业创业需求、务工就业等情况,建立稳岗就业工作台账,精确掌握就业状况。三是分类建立“就业库”。在摸底调查基础上,分类建成外出务工人员库、本地就业人员库和不稳定就业人员库,动态监测全区就业情况,并对未就业人员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。
二、探索“技能培训”品牌,实现素质提升“能就业”。一是加强动态监测。运用区、乡、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,每月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培训意愿、就业需求、参加技能培训及持证情况等开展摸排监测,建立培训需求和企业用工技能需求2个信息库,实行专人动态管理,做到培训需求清晰,分类实施培训。二是加强府校联动。联合辖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,依据培训需求和企业用工技能需求,合理设置培训专业,落实培训师资,切实满足劳动力培训愿望,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。三加强技能培训。采取“零距离”培训做法,开展送技能培训下乡,将培训班办在培训人员较为集中的村,有针对性地举办保育员、中式烹调等难度低、见效快的“短平快”实用技术培训班,让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就业培训服务,实现生产、培训两不误,收入、技能双提高。2022年,全区开展培训16场,完成新增技能培训198人,新增技能人才取证194人,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技能人才占比27.26%。
三、探索“产业带动”品牌,强化引导激励“促就业”。一是实施东区建设带动。依托鹤壁东区科创新城高质量建设发展热潮,紧盯企业对务工群众的较大需求,通过驻村工作队、帮扶干部宣传引导,帮助群众在科创新城建设过程中就业。二是实施主城区服务业带动。发挥主城区城镇化率高、三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显著优势,积极对接“淇河家政”“裕隆超市”等培训、服务企业,引导待业、失业脱贫户和监测对象,到城区超市、饭店等服务行业就业。三是实施特色产业带动。通过打造龙岗郊野公园、金山淇河文化旅游、古长城文化公园3个“乡村旅游示范带”和建设桑园小镇、许沟小镇、龙岗小镇、横岭小镇4大“特色乡村振兴小镇”,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地就业。目前,全区通过产业带动稳岗就业738名,占比64.4%。
四、探索“搭建平台”品牌,科学设置岗位“保就业”。一是搭建信息平台。实施“互联网+就业”,改变传统招聘方式,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信息,充分利用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短信等方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。二是搭建服务平台。组织开展“就业援助月”“春风行动”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,为农村劳动力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群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。三是搭建岗位平台。针对就业不稳定人员,分类施策,设立环境保洁、生态修复、平安巡逻等特色公益岗位,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、监测对象、弱劳动力和半劳动力。今年以来,组织开展招聘会4场,组织企业54家,提供就业岗位640个,初步达成就业意愿160人,全区设立公益性岗位615人。
来源:淇滨区乡村振兴局